英語磨耳朵有用嗎?三大誤區一定要避開!
孩子學英語,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給他們聽很多音頻,來進行磨耳朵訓練,這種方法的反響非常不錯,能消除孩子對英語的陌生感,打好基礎,但也有負面評價出現,比如說磨耳朵太麻煩且沒有效果的,這裏我們首先要清楚一箇概念,磨耳朵最重要的是有效輸入,並不等於把英語當作背景音樂來聽。
如果家長們覺得給孩子磨耳朵沒什麼效果的話,可能是陷入了以下三大誤區:
誤區一:只重視數量,不管孩子聽沒聽懂
不管孩子要學什麼,能理解的部分纔是最終能學會的知識,也就是說, 哪怕家長給孩子聽完整個啓蒙階段的各種聽力材料,而不注意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頻率,那和沒聽的效果也差不多,之前不會的內容還是不會。
因此對於進行磨耳朵訓練的孩子來說,相較於多聽,能把一些簡單的內容全部聽懂並掌握更爲重要。
誤區二:只泛聽不精聽,學完就認爲孩子會了
有時候同樣的音頻給孩子聽了很多遍,他們卻依然沒有辦法自己講出來,原因就是缺少精讀,只給孩子一段材料反覆聽,沒有進行分析和拓展理解,就會導致孩子沒辦法把這些內容完全喫透,磨耳朵只停留在聽的歌階段,沒有往說方面轉化,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,泛聽獲取到的內容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,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行精讀練習。
誤區三:頻繁更換學習資源,人云亦云
磨耳朵材料的選擇也有講究,不過有很多家長都是看別人說什麼好就拿什麼來用,比如說有有些英文動畫,內容難度顯然已經超過孩子的理解能力,生詞量太多孩子是不可能看明白的,所以與其選擇這些難以理解的動畫,不如按照自己原本的節奏,從簡單輕快的兒歌入手,先讓孩子接受英語再進行之後的學習。
選擇材料也要考慮到孩子的興趣,這些材料的主題都不一樣,給他們學喜歡的內容還能讓他們對英語也感興趣。
簡單來說,磨耳朵階段不僅要多聽,更重要的還是質量,有效輸入纔是最重要的,能把有限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最大化。